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為基礎,融入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多學科綜合的專業。本專業培養掌握使用現代工具軟件,進行制圖、設計計算、試驗、測試分析等基本技能,了解現代設計制造理論與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在裝備制造業領域能從事機械裝備全壽命周期的技術工作,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技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從事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科技開發、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Q1、專業內涵如何?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為基礎,融入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多學科綜合專業。專業培養以裝備設計制造為主,具有扎實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夠從事機械產品設計制造、裝備制造及自動化、產品檢測、質量控制及標準化和智能制造等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工程應用、運行管理等工作,具有“制造、標準、檢測”特色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從事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科技開發、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Q3、專業培養目標怎樣?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備機械設計與制造、微電子技術與計算機信息處理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機械設計制造領域生產一線從事設計、制造、安裝調試、技術改造與規劃、企業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Q4、專業培養特色,學科競賽、校企合作、創新實踐等人才培養體系是怎樣的?
專業依托中國計量大學母體,專注于裝備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具有產品檢測、質量控制及標準化的特色,建立了院級、校級和省級三級的機械產品、工程訓練和創新設計學科競賽體系,與杭州重型機械等眾多相關企業建立了深厚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機制,并建立了校內和校外創新實踐培養基地。
Q5、專業核心課程,本專業的主要核心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包括: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工程軟件應用、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互換性與測量基礎、數控技術及應用、數控加工中心實訓、機械產品質檢系統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及應用(CAD/CAM)、單片機原理及其應用、PLC原理及應用、先進制造技術、模具設計和現代設計方法等。
Q6、專業辦學條件,包含師資、實驗室、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情況怎樣?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機械工程(省一級學科B類)重點專業,專業于2015年入選為學院重點建設專業,專業教學依靠母體大學,教師及實驗室與母體資源共享,且母體大學的該專業分別于2014年與2017年入選“十二五”和“十三五”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專業辦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建有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單片機和CAD/CAM等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并有專用機械設計競賽、航模競賽和工程綜合創新實踐實訓基地;依托母體有專門的電工電子實驗、金工實訓和電子實訓教學基地。
Q7、專業辦學成果,包含教師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科競賽等獲獎情況如何?
目前專業授課教師8名(不含基礎課),其中高級職稱3名,多人獲中國計量大學教師教學優秀獎、首屆教壇新秀獎、青年園丁獎和課外科技優秀指導教師獎。近年來,完成國家中小企業863課題子項目一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完成省級教改課題3項,校級教改課題3項,完成企業合作項目十余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獲省級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三等獎各一項。專業學生獲省、全國工程訓練比賽和航模比賽省級獎近10項,其中國家級獎4項,獲浙江省機械設計大賽獎項6項;電子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級獎6項。
Q8、專業就業前景好嗎?
我們歷年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工作崗位涉及機械產品研發設計/制造工藝/銷售/技術支持/運行維護等。一般工作幾年后,相當部分畢業生會轉為管理或技術管理類崗位。由于我們專業參加各類課外科技活動及競賽的比例較高(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競賽各類獎項),或者受當前互聯網+概念的加持,每屆都有畢業生自主創業(可依托于中國計量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學生創業分園稅費優惠)。
最后指出的是,浙江省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各類汽車零配件、模具及各類機械產品加工生產制造和交易基地,僅浙江省內的就業崗位就非常大。
Q9、專業發展對接國家政策優勢?
高端裝備制造與開發水平的高低體現了國家創新能力,甚至國力的強弱。裝備制造業是所有技術產業的基礎,是國家及浙江省的重點支撐產業, 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間七個萬億產業之一,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在全球同行占有重要位置,已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且正在向制造強國邁進,因而國家對機械工程人才的需求巨大。2012年國家提出大力推行“機器換人”政策,近兩年各地也出臺了各項支持機器換人的優惠措施。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了綜合國力,支撐我國世界大國地位。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2015年國家又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